查看原文
其他

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专场新闻发布会: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


10月27日,省政府新闻办举行“锚定‘三高四新’美好蓝图 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”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专场,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、厅长刘群介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。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邓建华,省水利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杨诗君,省林业局党组成员、总工程师胡锋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。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姚伟红主持。

刘群介绍,近年来,湖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,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。

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。我省出台碳达峰碳中和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文件,开展省生态环保督察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、“洞庭清波”、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等一系列专项行动,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理念。全省以“一江一湖四水”为重点,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,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。

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2022年,全省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8.6%,比2017年提升10.3个百分点;洞庭湖总磷浓度降低到0.06毫克/升,较2017年下降17.8%;全省PM2.5平均浓度为34微克/立方米,比2017年下降12微克;全省空气优良率为87.6%,比2017年提升6.2个百分点。今年1-9月,全省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8.6%,空气优良率为89.8%,PM2.5平均浓度为34微克/立方米。

绿色发展稳步推进。2022年,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.8%,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。在经济持续增长、产能持续提升的前提下,实现了能耗持续降低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。截至2022年底,全省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6家、绿色园区13家。2022年,全省139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,以占全省约0.5%的国土面积,贡献了全省36.3%的地区生产总值、72.5%的规模工业增加值,园区发展资源利用更优、产出效益更高。

自然保护全面加强。2022年,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9.98%,森林蓄积量达6.64亿立方米,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0.54%。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(市)21个、国家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7个。洞庭湖江豚数量由2017年的110头增加到2022年的162头;洞庭湖麋鹿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自然野化种群;2022-2023年度洞庭湖越冬水鸟达37.83万只,数量较2015年增加了1.5倍,珍稀濒危物种黑脸琵鹭时隔五年再次现身洞庭湖。

环境风险有效化解。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,全省32个在用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。加强医疗废物、医疗废水监管,确保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%全覆盖。扎实开展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“利剑”行动,聚焦重金属、受污染耕地、危险废物、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领域,全面组织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。建成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,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,提高应急处置能力。

治理水平不断提升。我省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等一批规章制度,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巡视、审计、督查、绩效考核、真抓实干等重要内容;出台洞庭湖、湘江、东江湖、饮用水、长株潭绿心保护条例,实施土壤法、固废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;制定城镇污水处理厂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、水产养殖尾水等地方生态环境标准;建立健全排污许可制、生态环境补偿、生态损害赔偿、企业环境信息公开、有奖举报等制度机制,逐步构建了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企业主体、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。

刘群表示,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,要大力推进美丽湖南建设,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,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,坚决扛牢“守护好一江碧水”的责任担当。这是省委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战略部署,也是持续扎实推进美丽湖南建设的施工路线图。

我省将深入推进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,开展“守护蓝天”行动。持续推进长江保护修复、洞庭湖总磷攻坚、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攻坚战,统筹水资源、水生态、水环境治理。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土壤污染治理。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交办问题为重点,统筹推进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。持续发动污染防治攻坚战“夏季攻势”,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。

同时,着力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,统筹“一江一湖三山四水”生态保护修复,实施洞庭湖生态修复等一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,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,确保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。运用好环境法规、标准、政策,助推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运输结构调整,强化“三线一单”分区管控措施,坚决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、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,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,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

邓建华介绍了自然资源部门在统筹推进生态修复,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。我省锚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,严守资源安全底线,优化国土空间格局,促进绿色低碳发展,维护资源资产权益,高水平推动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。完成全省“三区三线”划定,省市县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构建。2021年7月发布全国首个省级“十四五”生态保护修复规划。2022年11月印发《湖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(2021-2035年)》,努力构建全省生态修复工作的一盘棋和路线图。系统部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,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入选《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》,在联合国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(COP15)上发布;西洞庭湖、大通湖生态修复案例入选《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》;西洞庭湖生态修复获评全国山水工程首批优秀典型案例。深入推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,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修复新路径,全省共建成绿色矿山419家,关闭砂石土矿2607个。

杨诗君介绍了我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、强化河湖管护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效。全省坚决扛起“守护好一江碧水”的政治责任,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,强化河湖保护,河湖面貌持续改善。省总河长先后签发9道省总河长令,先后开展清理“僵尸船”、河湖“四乱”、妨碍河道行洪问题及提升河湖管护能力等专项行动,有整改任务的4839座小水电站全面整改;排查的322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面整治;发现的6000多个“四乱”问题、365个突出碍洪问题、“僵尸船”3193艘、“三无”船舶1118艘全面清理。强化水域岸线管控,落实河湖管护人员7.2万余名。广泛发动社会公众参与河湖管护,选聘民间河长、记者河长1.57万人,建成省市县三级“河小青”志愿者行动中心140个,招募河小青志愿者2.36万余人,以有奖举报形式引导全民参与监督。浏阳河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河流,凤凰县沱江被评为全国“最美家乡河”,涟源湄江纳入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,建成样板示范河段7000多条、省级美丽河湖230条。

胡锋介绍了林业部门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所做的工作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(含更新造林)3059.9万亩。创新建立“一长四员”网格化管护体系,开发建成全省林长制巡护系统,生态护林员平均上线率稳居全国第一。我省拥有70处国家湿地公园,数量居全国首位。我省9株古树、6处古树群成功入选全国“双百”古树,位居全国第二。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,全省常规林业有害生物成灾面积仅0.9万亩,为历史最低值。推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,重建了世界最低纬度朱鹮种群,相继在野外发现中华穿山甲种群3处,人工繁育华南虎13只,人工成功培植全国面积最大、株数最多、海拔最低的银杉人工林。

胡锋还介绍了林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工作。通过打造湖南省林业大数据平台,实现了卫星遥感“天上看”、无人机和铁塔视频“实时查”、护林人员“地面巡”,以林长制智慧管理助力林业高质量发展。

摄影丨陈颖昭

编辑丨谭   倩

校对丨周吉发

审核丨文   萍

往期推荐

○ 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讣告 李克强同志逝世○ 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生态文明大讲堂 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等学习研讨○ 我省生态环保督察通报问题逐步整改见成效○ 日本,又又又要开始了!

感谢您阅读到这里

点击右下角“在看

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吧~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